top of page

治療師分享: 與青少年同行

自成為了表達藝術治療師,我們便增加了與不同年齡和背景的人接觸的機會,我們有時會與小朋友扮演不同角色,與精神康復者說故事,有時又會與年青人大談夢想, 與一班七、八十歲的公公婆婆一同唱老歌 。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和於他們人生階段的掙扎,最近與一班年輕人相處,他們以文字和畫畫道出他們的感受和迷茫。在分享中,他們跟我說他們的生活當中沒有時間和個人空間,為了成全別人的期望而「失去自己」,每天都生活在追與趕當中,根本連好好思考自己人生和表達自己情緒的機會都少之又少。

聽到這番話,不禁一陣心酸。青少年時期本來是一個建立自我形象和學習獨立的階段,根據Erik Erikson的發展心理學理論,處於12至18歲的青少年正面在建立個人身份和角色的發展,這個時期的發展會直接影響他們在成年後的個人價值和自我認同感及行為。而在這個時期中他們需要被鼓勵和肯定,從而建立一個正面和健康的個人形象和價值觀,在過程中他們難免會有自我否定和困惑的時候,但如果他們能得到身邊的人的支持和接納,絕對有助他們對自己身份的認同。

反觀現在香港社會競爭激烈,成人社會的比較和壓力似乎提早落到了下一代的身上,小朋友如果不上Playgroup便涵接不上幼稚園的課程,小學生報讀了五、六種興趣班,中學生機械式的學習中找不到學習的意義,大專學生被視為「廢青」。作為大人,我們能否為他們多想一步,在著緊他們將來的成就之餘,多關心他們的精神健康? 在批評和責罵以先,讓他們知道你們的嚴厲背後不只有否定,而是從愛他們的心出發。

從來批評都很容易,同行卻是艱難的,但如果在他們成長的路上有你的接納和陪伴,我相信對兩者來說都會是一種祝福。

Featured Posts
Check back soon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